楼主: tld9630437
35875 222

[其它] 超过《国富论》《通论》的经济理论深度与体系原创经济学著作。长篇连载 [推广有奖]

11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0-12-5 21:50: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5楼
发表于 2010-12-5 13:45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看见这些民科真是觉得他们很可怜,自己努力了大半辈子做出来的东西却是没人承认的垃圾。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民间原创经济理论 版,详细出处参考:
--------------------------------------------------------------------------------------------------------------------------------
没有了,对于有爱好的人来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开心了.呵呵.

使用道具

12
pdsjyp2007 发表于 2010-12-5 23:24: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注中。。。。。。。。。。。。。。
这个世界常常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后悔,而是因为你没做什么而后悔。

使用道具

13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0-12-6 14:25: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三章 财富增长的原因的根源
   我们会认为对自然的探索与知识及利用与重组自然资源会造成财富的增长,而交换可以共享到更多人的利用与重组自然资源的成果。这样一些自发自觉的行为的根源是什么呢?应该说人的存在与自我发展的本能要求我们去了解自然,以获取更多有利的产品,再通俗一点从动物的共同性上也可以说是为了产生体能,维护存在与生长。
   这种解释对于经济学来说足够了,它的充足性来源于抽象于真实。而在我们的理论又可在定义的范畴的范围内自圆其说并能指导我们的实践。
   对于充足性认识的例子我们可以以一张纸为例。一张纸我们在使用纸的所有概念里是连续的,但我们不从纸的应用角度来看,而是从原子的角度来看,纸上各原子之间相对于原子的大小有惊人大的间隙,那么我们说纸是连续的还是间隙的呢。因为我们应用做纸的概念中它都是连续的,不把它看成纸时可能是不连续的,所以我们认为纸是连续的。
   有的人取笑经济学“有只看不见的手”,认为既然有“看不见的手”,还要经济学家做什么?这其实就是对利用自然规律及了解自然规律的分别。我们中国人很早知道水往低处流,但中国有几个治水的人物对这一规律的应用却不同。鲧不懂这道理,而用土去堵洪水,酿成更大洪水。大禹治水用了疏通的办法,黄河一度没有水患。而李冰则利用水的特点,兴修了都江堰,成就了天府之国。这就是利用与不利用科学规律的差别。
   最后如果还要探求原理,可以讨论哲学,我可以在哲学理论上论证我的经济学是正确的,但现在这里证明就超出了经济学范畴,没有必要了。

使用道具

14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0-12-6 14:31: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二篇 资本的性质,积累与用途,交换
   第一章;资本的划分与原理分析
  财富在以生产与交换为目标的经济分析中命名为资本以动物而言,它们有闲暇的空余及充沛的精力与同伴嬉戏时,他们也有了继续探索与觅食的体力,这是一种自然的积蓄的体现。往往雌性鸟类会找那些经常保养羽毛的雄性鸟类,这是一种自然力充沛的表现。对于人类而言,原始社会直立行走使人们在自然积累下用于闲暇的体力与精力还是充分的。人们除了吸引异性外,还用来完成抚养后代,帮助老弱这些美德。在现代人们最有闲暇探索深刻的自然资源的年龄在20-30之间,而这在古代更早些。因此体力自然是一种资本的最初形式,也是第一种资本。
   人类用闲暇探索与收集自然中对自己有用的元素以及合成新的物品。这些东西以人的体力为中心可以分成五种物品。
  第一消费物品:直补体力物品;-----饮食物品--------高阶饮食物品(美食,咖啡)。
  第二消费物品;捍卫体力物品:-----卫生物品(穿衣,住房,器皿,卫生医药用具,武器(可以看作是个人保卫的一种)等)-----高阶卫生物品(时装,别墅)。、
  第三消费物品;节省体力物品:-----方便物品(制造机械,小工具,出行道路及舟船,通讯工具等)。
  第四消费物品:指导体力的使用:------知识,探索物品----------对自己体力的了解与身体技能的掌握,旅游探索自然,社会人文知识,学习技能与书籍知识。
  第五消费物品;知识,探索精力补充物品:--------- 娱乐物品(游戏,棋,牌,艺术)
  这五种物品明显是从五种消费中引申出来的,因为没有人的消费就没有产品生产的必要性,也没有使用体力与智力来劳动的必要性。而我们社会中的任何产品都可以在这五类产品中找到分类。并且我们可以根据分类来明确的认定产品的基础性与可代替性。我们产品一定是为了消费而生产,而原始的自然资源有的本身就有供应消费的效果,如野果,自然旅游的景色,所以被消费的不一定是我们的产品。
  这里的高阶产品,指更符合个性化消费者的产品。在普通的面包与美味的意大利披萨之中,面包只是是饮食物品,而意大利披萨是高阶食物。高阶食物更为知识所指导,而且相对于普通食物,它同时补充了更多的精力。它带有了愉悦身心的效果,也可以看作是娱乐品与第一,第二消费品的结合。在各类第一,第二消费品的高阶物品之间,它们本身的互换性是很强的,这要看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个人偏好。以食物上具体是喜欢披萨还是意大利面,完全要看社会环境与个人偏好,同样在中国上海的女青年喜欢日式服装还是韩式服装道理也是一样。在现实中高阶产品在市场认可的条件下价格比普通商品高,即使有多余的生产也可以保证其利润,因此大量的高阶商品是保证市场第一,第二消费品充足的必要方法。
  在物品的体系中,第一消费物品是最重要的,如果连体力的基本补充都不能充足供给,那么人们会立即在优先保证第一消费物品下停止其它所有消费物品的生产。同样当国家需要大炮时,那么后面的三种需求国家也会在优先保证大炮的前提下停止生产。至于两种高阶物品与后三种消费物品的生产的重要性的比较,要看国家当时的具体情况及民族的特性。
  例如我们在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时,我们经常会讨论大炮与黄油的生产的可能性。在这里黄油作为一种高阶的饮食用品,在国家需要大炮时肯定会优生产。所以大炮与黄油没有可比较的可能性。至少在教课书上有这种例子是不经典的。PPF曲线是一种讨论生产性资本不足的情况下,生产出更多产品的曲线。只有我们在同时需要两种同为第一或第二消费品时才有效,比如在战争时期大炮与医药,用PPF曲线来讨论就比较合适。
  经济学要做的是对第一,第二消费品的基本物品有一个基本的计划与储备。如色诺芬认为的对粮食的重视是非常有道理的。粮食由于一般商人的贮藏在两年左右。国家如果不储备几年的粮食,在国家连续遭遇饥荒时就可能使经济崩溃。同样,在国家和平时期如果没有充足的医药,大炮这些平同用量不大,而在特殊时期用量特别大的产品,也将会是国家的危险。
  对于器皿,衣服这些第二消费品,虽然它的需求也是相当必不可少的。但是它们的使用寿命特别长,而生产的周期特别短,人们使用的大多是高阶消费品。如果生产普通使用品,产量就会因为工序简单量会更加大。所以国家不需要储备。
  住房作为另一生产周期特别长的产品,由国家进行必要的规划是必要的。不过住房的基础的必要消费量其实是非常小的。所以即使国家没有规划。有好的税收及法规人民一样可以安居乐业。
  对性的需求有关的消费品可以看作是第二类消费品,后代对我们来说是生命的延续与一部分。
  第三消费品即节省体力的物品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与具有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使用喷气机播种的美国农民是手工播种的中国农民的几十倍。那么我们就认为美国的现代化程度比中国要高,生产力美国比中国的也高。在清**时期没有电报的清**要靠驿站的快马来传递信息,从北京到广州要几个月,而美国人可以用电报轻易的在大西洋两岸传递信息。我们也可以认为一台电报机顶得上数千人的劳动。因为中国人普遍对信息的重视,知道在关键时刻可以顶几百人的劳动,所以中国尽管是电话费世界最昂贵的国家,但是电话的普及还是非常之快的。
  第三消费品又分为四种,第一。以探索自然为主的探索消费品,如光谱分析仪,放大镜,马车等。第二。以交换产品或产品及知识信息为主的交流消费品,如货币,手机等,我们把以交换产品为目的的交流消费品称为商业用品。第三。以生产新的各种消费品为主的生产消费品。如车床,加工中心等,在下面我们将用于生产的消费品称为生产工具,简称工具。第四。以捍卫,节省产品为目的的用品,捍卫了产品,也就等于节省了再生产的体力。如篱笆,保险箱等。
  第三消费品中的各种产品有时也会按使用的目的而产生变动分类,如马车,在探险家眼里它是探索消费品,在商人眼里它是交流消费品,而在生产房子的工地上,它可能是生产运输的一部分。这种使用的用途的不同造成的产品的分类的变动不同在所有消费品中也都会存在,如菜刀既可以是生产美食的工具,又可以是自卫的保命武器。当然在第三类消费品中,这种目的不同引起的用途的分歧更大,因此在这里着重点明出来。
   第四消费物品也是后知后觉的一种,主要是人的培养周期过长。如果现在的人不重视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到二十年后,就可能跟不上经济形式的发展。因此文明的国度总是会强制的进行义务教育。文明程度越高,免费的义务教育的时间也就越长。
  第五消费物品关于娱乐品,由于少数人在精神上可能的沉迷,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对经济的增长没有作用,反而会拖累经济,这对少数人来说是不错的。但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的工作会使人接触的知识与信息少的很。不但不利于民族智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在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在自由的国家应完全允许在工作的有经济实力的人自由的进入娱乐的场所。
  **在经济学上应该完成多数人在经济上想做,而又靠个人的力量完成不了的经济任务。这两点缺一不可,而且其中的行为也应依照经济学的原理,不然就会有损经济的长久发展。
   自然资源也是一种资本。主要是可以产生产物的一切资源。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各种改良过的作物及驯养了的牲畜都可以看作是我们经过改造的工具。这一点与我们在大海里捕鱼不同,在那里鱼并不是我们人类养的,它的种类与大小我们无法控制,我们只是用工具渔船,渔网加上我们的劳力来获得鱼,就如我们用劳力加锹得到矿山中自然资源矿石一样。而用我们已经改良的种子,加上我们的劳力加自然资源土地,我们都到的产物时,土地才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当我们最初得到粮食时,是纯粹的从自然的土地与自然的植物果食上获得粮食,这时,这土地与果食是一种混合了的自然资源,这种混合而又对人有效的资源是不多的,至少是不充分的,如果到处都有充分的这种自然资源,只要劳力去收获,那就没有人愿意种地了。
  其它自然资源如矿藏,林木,河流凡是自然界中人们愿意占有的,宣称所有权的都是自然资源。
  例如河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第一篇第三章写道“由两名男子驾驭的8匹马车的广幅四轮马车在约6周的时间内就可以运载近4吨货物从伦敦到爱丁堡。用大约相同的时间,一只由6-8人驾驭的帆船就可从伦敦到利斯往返一次,而它所运载的货物则常常是200吨。因此,通过水运只需要6个或8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就可将100人服侍400匹马拉的50辆广辐四轮马车所运载的同等数量的货物从伦敦运到爱丁堡往返一次”用我前面的工具理论,设以400匹马拉的50辆广辐四轮马车的陆地使用费用与6-8人驾驭的帆船在河里的使用费用相等,其实马车的费用更高,我们暂且不计。那么6-8人的帆船运输工具的效果是100人的马车运输工具的效果,也就是说帆船工具是马车工具效率的15-12倍,当然要加上河流这运输资源。虽然马车也是以平地为运输资源,如果是山地为自然资源,效果会更糟糕。因此,河流对一个国家来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果放弃不用或把资源垄断真是相当的可惜。
  现在的一些污染企业会排放出一些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所造成的危害就是针对空气资源的。既然这是一个人人可以宣称有份的自然资源,那么侵害这种资源者就要做出处罚与赔偿。企业产出产品是我们需要的,但我们并没有允许企业同时侵害我们的空气资源,所以针对这种污染的法律处罚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综合以上我们看到了与生产有关的三种生产资本的基本形式:劳力资本(包括指导任何劳力的智力),(自然)资源资本,工具资本(我们产物中便利我们生产的工具)。只有这三种财富才是可以产生更多财富的财富,其它的产品财富,只是为了以体力为中心进行消费。
  我们看到有关交换的资本的三种基本形式:劳力资本(包括指导任何劳力的智力),(自然)资源资本,商业用品(我们产品中节省我们交换劳力的那些)。

使用道具

15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0-12-6 14:35: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二章:资本的生产的要素形式分析
  生产资本在前一章已经被我们分为三种形式:劳力资本,(自然)资源资本,工具资本,我们在这里就把这三项简称劳力,资源,工具,分别用字母L(labor),R(resource),T(tool)表示。产品用P(production)表示。于是我们得到了产品的一般公式:
  P=L+R+T (式2-2-1)
  这里的资源可以指自然资源,也可以指以其它生产为本次生产准备的原料。那么R就是L1+R1+T1生产的另一种产品P1。
  P=L+R+T= L+ P1+T= L+ L1+R1+T1+T = L总+R总+T总 (副式2-2-1)
  在最初的情况下,我们的工具是劳力加上自然资源完成的产品,我们可以得到下面公式:
  T =P=L+R (式2-2-2)
  从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工具的历史积累性。即产品如果是工具时,可加上资源与劳力生产下一代工具,而下一代机器再加资源与劳力时可以产生更先进的产品。这个公式阐明了生产理论上的不断更新。在实际上,如我们在第一章财富的增长里面所说的,工具是我们独特的以思维指导下通过劳动产生的,是以探索,抽象自然为基础的思维实践中产生的。这种新产品可以与资源及新的思维的指导下产生新的工具。这就是我们生活实践中的精神财富的现实积累。
  在纯劳力资源的服务业,其劳力直接等于产品,可得下面公式:
  P=L (式2-2-3)
  这样我们就了解到三种资本生产要素与产品的关系:劳力,资源,工具的效能与数量增加及效率的提高就会促进我们需要的产品的增加。
  首先资源在一个现存的国家内一般来说是有限的,除非重大的发现,一般它很难以增加。资源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可循环的资源与不可循环的资源。可循环资源如土地,河水,今年用了明年还可以用。还有些不可以循环的资源:如石油,铁矿。不可以想象运往外地,甚至于国外的石油或铁矿石又以原来的状态回到原地来的情况。丰富的可用资源是一个国家有大量的产品的必要的条件。在没有平原的山区或沙漠,要想出产大量的粮食是不现实的,在没有石油的国家,建很多钻油平台也是白搭。各个国家都应充分的利用国家的资源生产出有世界竞争力的产品,这样才在世界市场里有话语权。而不是样样都想要赢利,样样都不精,要靠**补贴,这样迟早要把**背后的百姓拖垮。对于有限的资源如原油,铁矿。国家应当知道它的开采的有限,利用出卖矿藏的财富把人民培养成高知识的民族,以日后的文化作为永久的矿藏。而不能任由不开化的**为所欲为,在矿藏用尽的一天集体变成一无所有的平民。像日本一样没有矿藏的国家依靠自由政治,经济成为了世界强国,而那些有矿藏的国家没有抓住时代的机遇,又没有利用好自然的资源,不是会成为世界的笑料吗?
  如果说不可循环资源是一笔现成的财富,可循环资源对国家的影响更大。前面已经说到亚当。斯密所说的河流对于运输的作用可以使帆船工具是马车工具效率的12-15倍。在一个大的工业革新面前,这种资源作用的体现更加明显。以一战后产生的生产机械为例,在前苏联,由于有广阔的未开垦的土地,拖拉机的机械化作业在前苏联顺利的推广,而其所产生的粮食在不发达地区成为抢手货。相反在欧洲的其它国家,机械化导致了大面积的人员失业,失业人员只会生产机械也能生产的产品,但相比机械效率低下,不能养活自己,只有参加其它岗位的竞争,于是工人工资降低,而工人,农民的工资的降低又导致原有的正常消费的痿缩,这种情况在西部开发后的美国也有同样情况。这就导致了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的直接爆发,而这个萧条中,土地资源丰富的前苏联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当然在政治体制上来说,前苏联可以为了让工人不失业而拒绝使有新的机器,现在的北京可以为了售票员不失业而不用自动投币机就可以证明,而资本主义国家不可以阻止资本家这样做,这也是前苏联没有发生危机的重要原因。
  工具资本包括很多内容,其它常见的工具,如机床,生产车间,老虎钳等都是用来是节省人们生产的体力。没有它们人们可能生产得用更多时间,更费力,有它们就可以更快,更好的做出产品来。事实上在我们操作机床时我们的心里已经对如何动用机床潜力有了一个构思,只是我们用机床力代替了我们自己的劳力,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时这种力量是非常之大,而体力只能是在理论上可以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的效果。
  当然工具不是万能的,在与相应的资源与劳力下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上面的前苏联使用拖拉机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不根据本国的国情,而购买昂贵的工具往往是一个国家陷入赤贫的原因。我们前面提到第五消费品会让人着迷而消耗掉不必要的财富。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在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这种行为大面积的发生,往往会很轻易的被国人察觉到而得到大面积的制止。但在以进口高性能的极其昂贵的工具时往往会得到全民的谅解与支持,而且有些不开化国家以购买这种不实用的工具为荣,是使百姓进入赤贫的真正原因。在自由经济的条件下,以现在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不丰富的国家,用最便宜的工具劳作也不会导致赤贫与饥饿。但一些不发达国家偏偏好大喜功,不知道工具是需要配套的资源与劳力以及赚钱的环境,一意引进最昂贵的设备,以为这样就可以像发达国家一样赚大钱,殊不知买来的只是堆废铁。
  劳力的问题就更是牵扯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劳力的增加会让社会的产品增加,并且人多可以在自由国家产生更大的智力成果的交流效应。但在另一方面,人口如果过多,资源就会不足,总产品的增量就不足以养活新增人口的增量,这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情况在不开化的教育落后的国家最为普遍,统治者既不会探索开发新的资源以供人民使用,又不会也不敢启用人才创新的工具,从国外引进了不切实际的新式工具又遭失败,这时能剥削更多的人头成了他们可以想到的唯一的良方,所以他们鼓励大生,特生小孩。而抚养小孩的资本投入,使国家进一步没有可活动的资本,创新工具与教育成了空谈,在国际竞争中更加失败。但不开化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必需从国外购进产品,偶尔的暴利心理与所谓国际面子又使他们经常引进几个最新式与对国家最不实用的新工具,这样国家就陷入循环的灾难之中。相反自由的国家的人民往往更懂得生活,也知道要爱小孩就必需给他们更多的资源,他们往往少生小孩,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而拥有这两项优势的自由国家的小孩长大以后也更加有竞争力,这样就形成了贫国更贫,富国更富的差距的并再次扩大。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即使是众多的人口也是一种优势,有秩序开放国内的资源与开放的由民间引进国外工具都是必要的。在不开化国家里,往往对资源的控制极为严厉,而对引进国外先进工具限制在垄断的官僚手中,想保持官僚在人民面前的财富优势,而让官僚们死心塌地的为不开化的政权卖命。但是官僚的无所作为与对民间的压抑都将扼杀一切先进的生产力,而官僚们的面子工程与奢侈又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与实际生产无关的东西,这才是造成国家的众多人口,成为一个重大的包袱的根本原因。

使用道具

16
马列光 发表于 2010-12-6 15:22: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ucyty 发表于 2010-12-5 13:45
有时候看见这些民科真是觉得他们很可怜,自己努力了大半辈子做出来的东西却是没人承认的垃圾。
你可以批评他的思想,你不应该不遵重民科。民科有独立的思考,为思想创新而奋斗。

一群独立奋斗的人,

一群满怀激情的人,

一群默默奉献的人,

一群读书最多的人,

一群思想的拓荒者,

一群奋斗终身而

一无所获的人。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使用道具

17
yja33448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12-6 15:59: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 谢楼的推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使用道具

18
吴本龙 发表于 2010-12-7 08:19: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0-12-5 20:44
第一篇:财富产生与增长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经济学的公理。
                  。。。。。。。。。
    经济学的第一公理:
  消费公理:消费是以满足精神需求和制约人们精神需求的体力与精力的活动。对自然界有利的元素的利用与重新组合,是人类理所当然可以拥有与享受的。  
  经济学的第二公理:
  生产公理:生产是认识已有的,获得已有自然资源与通过认识,思维重组已有自然界资源造出新的产品与资源的活动。
  
  经济学的第三公理:
  市场交换公理:人们根据需求自由的进行相互交换的需求品的活动。
  
  经济学的第四公理:
  财产公理:公认为属于某个个人或组织的实物或知识物品即为有主财产。
  。。。。。。。
  消费只是概念,不应该是公理。楼主的第二、第三、第四公理都犯同样的错误。
价值由货币单位计量,并且由配第的自然价格演变为斯密的自然价格。历史上,商品的价值共经历4代。

使用道具

19
scorpioxiang 发表于 2010-12-7 10:20: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觉得不错,支持一下

使用道具

20
吴本龙 发表于 2010-12-7 11:40: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0-12-5 20:50
     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篇第六单《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中写到。“例如在一个狩猎的民族里,如果捕杀一头海狸通常需要捕杀两头鹿的劳动量,自然而然一头海狸就应当交换或值两头鹿。”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导。我们不会因为一别人的劳动时间而决定他能在我这里换到任何东西,我如果需要一头海狸,如果我有十头鹿的话,我也愿意去换一只对方没有花任何时间拣来的海狸。如果我不需要一头海狸,就是我只有一百头鹿,我也不会用一只去换对方花了一千倍劳动量捕杀来的海狸。所以说这个以劳动量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在伪公平的基础上的假想,它与任何人的交换的心理都是不一致的,它歪曲了本来明显,正确的交换原则,就是根据需要的自由原则。
  
  楼主没有看懂斯密的交换原则。斯密的交换原则反映了市场上的交换规律,而不是反映个别人的交换想法。交换规律是由大多数人的交换思想决定的,不是个别人的交换思想决定的。如果市场上的一头海狸可以交换两头鹿,那么,你用十头鹿去换一头海狸,岂不是傻瓜吗?个别人有可能是傻瓜,全社会的人不可能都是傻瓜。所以说,斯密根本不是误导。再说,“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也不是斯密发明的,首先表达这个思想的人是德国的神学家亚尔贝兹·马格努(约1206~1280年)。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经济史外行 + 1 + 1 + 1 我很赞同
赫赫铭儿0 + 20 + 20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价值由货币单位计量,并且由配第的自然价格演变为斯密的自然价格。历史上,商品的价值共经历4代。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0 11:14